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,是素质教育的灵魂。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。学校教育,德智体美,德育为先,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、决定性的作用。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》中指出:“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、实效性和主动性。加强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,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、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,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。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,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,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,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”。因此,金德实验学校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,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学校德育工作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一、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
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,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,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,关键是教师。师德教育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关键。俗话说:“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”,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,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,教师的一言一行,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,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在教育活动中,既要靠教师的“言传”,还要靠教师的“身教”,而且,我们都知道,“身教重于言教”。因此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,必须以加强师德教育为前题。作为教师,首先应忠于职守,讲究职业道德,以身作则,当好学生的表率;在此基础上,才有可能做到遵守社会公德,才有可能说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。
1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
开展德育工作,重在德育队伍的建设,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干力量,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实施者。因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制度和计划,完善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。经常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,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各项待遇。通过培训、培养和关心,使广大班主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
2、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
学校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班主任与德育处的事,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。因为,教师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,如果我们无视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诸育的内在联系,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存在思想品德课、晨会课、班会课、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,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、体育、劳动技术教育和美育之外,使德育与诸育脱节,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总是在育人,这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。教师的政治观点、思想品德、治学态度,甚至言语、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,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,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,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,能为人表率,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”。教师每时每刻都在用美好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,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,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。此外教师还必须注意“从我做起”,“从小事做起”,让自身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,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必须首先要做到,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,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。
3、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少先队、共青团工作。
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优势,团队组织要按照计划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。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负责少先队、共青团工作。
4、要充实校外辅导员队伍。
要充分发挥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组织“五老”当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辅导员、文化市场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义务监督员、优良传统教育的宣传员。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关工委的作用。
二、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
第一,学校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专职单位,“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”已是我们的共识。为了推动“课课有德育,人人是德育工作者”这一教育理念,学校积极开展“各学科渗透德育”,通过拓展德育阵地,增添德育渠道,丰富德育形式,扩充德育内容,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,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。经常性对学生进行“五爱”教育,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第二,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。注重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品格,精心设计每堂课,教学目的明确,教学过程紧凑,系统地布置作业,及时而严格地检查,正确地评价学习成绩等,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学习、组织纪律性强及认真负责的精神。
第三,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,促使学生的认识、情感、意志和兴趣、能力等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,并把教育活动和各科教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,不仅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,而且丰富了德育的内容,开辟了思想教育活动和新途径。
第四,教师要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。教师的思想、感情、言语、行动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。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,理论的说服,只有伴以榜样的示范,才容易产生效果。因此,教师要教育好学生,一定要注意身教,为人师表。
三、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
规范学生的基本言行,培养良好的习惯,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,要从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从一点一滴抓起,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,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。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小学生守则》、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,让《守则》和《规范》入学生脑,进学生心,自觉转化为人人遵守的行为规范。使学生走有走相、站有站相、坐有坐相,在学校是个好学生,在家是个好孩子,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。 其次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,促进养成教育,营造优雅整洁,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,使其成为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,增强对学生身心发展、道德品质以及品德情感的熏陶,形成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浸入式的教育模式,增强养成教育实效性。
最后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形成合力,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。
总之,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,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,学校德育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,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、支持和帮助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,我们要转变观念,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力求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相符,与新的教育理念相一致,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收到良好的实效。